旧五代史_后晋列传五部分译文
-
查阅典籍:《旧五代史》——「旧五代史·后晋列传五」原文
赵在礼,字干臣,涿州人。曾祖父赵景裕,祖父赵士廉,都不曾入仕做官。父亲赵元德,担任过卢台军使。赵在礼最初事奉燕帅刘仁恭,担任小校,唐昭宗光化末年,刘仁恭派他儿子刘守文驱逐浮阳节度使卢彦威,占据了那座城池,提升赵在礼为军使,以辅佐刘守文。到刘守文死后,赵在礼又事奉他的儿子。刘延祚被刘守光杀害,刘守光的儿子刘继威又被步将张万进杀害,赵在礼于是事奉张万进。张万进投奔到汴梁,赵在礼便与沧州留后毛璋归顺太原。后唐同光末年,担任效节军指挥使,驻扎在贝州。碰上军士皇甫晖等兴兵作乱,推举指挥使杨..为统帅,杨..不从,被乱兵杀害,乱兵提着杨..的头颅来胁迫赵在礼为帅。赵在礼知道不可抗拒,便答应下来,在同光四年(926)二月六日率领乱兵进入邺都,赵在礼自称为留后。唐庄宗派明宗率兵讨伐他,恰好城下军队发生骚乱,赵在礼迎接明宗进入城内,有关事迹都记载在《唐书》里。
庄宗天成元年(926)五月,授滑州节度使、检校太保。任命下达后,赵在礼秘密奏报军情,不想除官调任,并且请求再等候一段时间,不久就改任他为天雄军兵马留后、邺都留守、兴唐尹。接着,赵在礼带着皇甫晖、赵进等相继赴郡就任,上表请求更换旌旗和旄节。十二月,被任命为沧州节度使。二年(927)七月,移镇兖州。长兴元年(930)入朝担任左骁卫上将军,不久改任同州节度使。时逢晋高祖接受明宗命令统帅大军讨伐蜀人,以赵在礼兼任西川行营步军都指挥使,收复剑州后返回。四年(933),移镇襄州。清泰三年(936),担任宋州节度使,加检校太尉、同平章事。晋高祖登上皇位,移镇郓州,加封检校太师、兼侍中,赐封卫国公。天福六年(941)七月,任许州节度使。八年四月,移镇徐州,进封为楚国公。
晋少帝开运元年(944),因契丹为患,少帝商议北征。八月一日,下旨任命了十五个将领,让赵在礼担任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。十一月,改任行营副都统,仍兼任都虞候。奉命屯守澶州,再次担任兖州节度使,仍旧担任副都统。三年一月,任晋昌军节度使。当时少帝替他的儿子石延煦娶赵在礼的女儿为妻,行礼那天,仪式很是隆重,京城以为是荣耀盛事。五月,进封为秦国公,食邑累加至一万三千户,实封一千五百户。
赵在礼历任十几处藩镇,善于经营生意,储积财货巨万,两京以及他所到过的藩镇,都有他的宅第店铺罗列成行。在宋州时,正逢天下飞蝗为害,赵在礼让各家各户张开布幌旗帜,敲击鼙鼓,蝗虫都越境离去,人们也都佩服他的聪慧智谋。大凡聚敛得到的财物,只用来进奉权贵豪族、尊崇佛教而已。当契丹进入汴州,他从藩镇奔赴京城,当时契丹首领、奚王拽剌等正在洛阳,赵在礼望尘致敬,而契丹首领索取货物财宝,赵在礼又非常愤恨。走到郑州,止歇在旅舍,听说同州刘继勋被契丹拘捕,非常震惊。天福十二年(947)一月二十五日夜晚,用衣带系在马棚栏杆上上吊自杀而死,时年六十六岁。后汉高祖登上皇位,追赠中书令。
赵在礼,字翰臣,涿州人也。曾祖景裕,祖士廉,皆不仕。父元德,卢台军使。 在礼始事燕帅刘仁恭为小校,唐光化末,仁恭遣其子守文逐浮阳节度使卢彦威,据 其城,升在礼为军使,以佐守文。及守文死,事其子。延祚为守光所害,守光子继 威复为部将张万进所杀,在礼遂事万进。万进奔梁,在礼乃与沧州留后毛璋归太原。 同光末,为效节指挥使,屯于贝州。会军士皇甫晖等作乱,推指挥使杨晸为帅,晸 不从,为众所害,携晸首以胁在礼。在礼知其不可拒,遂从之,以四年二月六日引 众入鄴,在礼自称留后。《宋史·张锡传》:赵在礼举兵于鄴,濒河诸州多构乱, 锡权知棣州事,即出省钱赏军,皆大悦,一郡独全,棣人赖之。唐庄宗遣明宗率师 讨之,会城下军乱,在礼迎明宗入城,事具《唐书》。天成元年五月,授滑州节度 使、检校太保。制下,在礼密奏军情,未欲除移,且乞更伺少顷,寻就改天雄军兵 马留后、鄴都留守、兴唐尹。既而在礼将皇甫晖、赵进等相次除郡赴任,《欧阳史 ·皇甫晖传》:明宗即位,晖自军卒擢拜陈州刺史。《九国志·赵进传》:天成初, 除贝州刺史、鄴都衙内指挥使。在礼乃上表乞移旌节。十二月,授沧州节度使。二 年七月,移镇兗州。长兴元年,入为左骁卫上将军,俄改同州节度使。会高祖受明 宗命统大军伐蜀,以在礼充西川行营步军都指挥使,收剑州而还。四年,移镇襄州。 清泰三年,授宋州节度使,加检校太尉、同平章事。高祖登极,移镇郓州,加检校 太师、兼侍中,封卫国公。天福六年七月,授许州节度使。八年四月,移镇徐州, 进封楚国公。开运元年,以契丹为患,少帝议北征。八月朔,降制命一十五将,以 在礼为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。十一月,改行营副都统,都虞候如故。受诏屯澶州, 再除兗州节度使,依前副都统。三年正月,授晋昌军节度使。时少帝为其子延煦娶 在礼女为妻,礼会之日,其仪甚盛,京师以为荣观。五月,进封秦国公,累食邑至 一万三千户,实封一千五百户。
在礼历十余镇,善治生殖货,积财巨万,两京及所莅籓镇,皆邸店罗列。在宋 州日,值天下飞蝗为害,在礼使比户张幡帜,鸣鼙鼓,蝗皆越境而去,人亦服其智 焉。凡聚敛所得,唯以奉权豪、崇释氏而已。及契丹入汴,自镇赴阙,时契丹首领、 奚王伊喇等在洛下,在礼望尘致敬,首领等倨受其礼,加之凌辱,邀索货财,在礼 不胜其愤。行至郑州,泊于逆旅,闻同州刘继勋为契丹所锁,大惊。丁未岁正月二 十五日夜,以衣带就马枥自绞而卒,年六十六。汉高祖即位,赠中书令。
在礼凡四子,虽历内职,皆早卒。孙延勋,仕皇朝,历岳、蜀二州刺史。《五 代史补》:赵在礼之在宋州也,所为不法,百姓苦之。一旦下制移镇永兴,百姓欣 然相贺,曰:“此人若去,可为眼中拔钉子,何快哉!”在礼闻之怒,欲报“拔钉” 之谤,遽上表更求宋州一年,时朝廷姑息勋臣,诏许之。在礼于是命吏籍管内户口, 不论主客,每岁一千,纳之于家,号曰“拔钉钱”,莫不公行督责,有不如约,则 加之鞭朴,虽租赋之不若也。是岁获钱百万。
马全节,字大雅,魏郡元城人也。父文操,本府军校,官至检校尚书左仆射, 以全节之贵,累赠太师。全节少从军旅,同光末,为捉生指挥使。赵在礼之据魏州 也,为鄴都马步军都指挥使。唐明宗即位,授检校司空,历博、单二州刺史。天成 三年,赐竭忠建策兴复功臣,移刺郢州。长兴初,就加检校司徒,在郡有政声,俄 授河西节度使。时明宗命高祖伐蜀,师次岐山,全节赴任及之,具军容谒于辕门, 高祖以地理隔越,乃奏还焉,移沂州刺史。清泰初,为金州防御使。会蜀军攻其城, 州兵才千人,兵马都监陈知隐惧,托以他事出城,领三百人顺流而逸,贼既盛,人 情忧沮。全节乃悉家财以给士,复出奇拒战,以死继之。贼退,朝廷嘉其功,诏赴 阙,将议赏典。时刘延朗为枢密副使,邀其厚贿,全节无以赂之,谓全节曰:“绛 州阙人,请事行计。”全节不乐,告其同辈,由是众口喧然,以为不当,皇子重美 为河南尹,闻而奏焉。清泰帝召全节谓曰:“沧州乏帅,欲命卿制置。”翌日,授 横海军两使留后。高祖即位,加检校太保,正授旌节。天福五年,授检校太傅,移 镇安州。时李金全据州叛,引淮军为援,因命全节将兵讨平之,以功加检校太尉, 改昭义军节度、泽潞辽沁等州观察处置等使。六年秋,移镇邢州,加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。安重荣之叛也,授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,与重荣战于宋城,大败之。镇 州平,加开府仪同三司,充义武军节度、易定祁等州观察处置、北平军等使。八年 秋,丁母忧,寻起复焉。属契丹侵寇,加之蝗旱,国家有所征发,全节朝受命而夕 行,治生余财,必充贡奉。开运元年秋,授鄴都留守、检校太师、兼侍中、广晋尹、 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,寻加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,阳城之战,甚有力焉。 全节始拜鄴都,以元城是桑梓之邑,具白襕诣县庭谒拜,县令沈遘逡巡避之,不敢 当礼。全节曰:“父母之乡,自合致敬,勿让之也。”州里荣之。二年,授顺国军 节度使,未赴镇卒,年五十五。赠中书令。
全节事母王氏至孝,位历方镇,温清面告,毕尽其敬。政事动与幕客谋议,故 鲜有败事。镇中山日,杜威为恆州,方奏括境内民家粟,时军吏引恆州例,坚请行 之,全节曰:“边民遇蝗旱,而家食方困,官司复扰之,则不堪其命矣。我为廉察, 安忍效尤。”百姓称其德。先是,全节自上党携歌妓一人之中山,馆于外舍,有人 以谗言中之,全节害之。及诏除恆阳,遇疾,数见其妓,厌之复来。妓曰:“我已 得请,要公俱行。”全节具告家人,数日而卒。
子令威,历隰、陈、怀三州刺史,卒。
张筠,海州人也。父传古,世为郡之大商,唐乾符末,属江淮俶扰,遂徙家彭 门。时彭门连帅时溥为东南面招讨使,据有数郡之地,擢筠为偏将,累有军功,奏 授宿州刺史。后溥与梁祖不协,梁人进攻宿州,下之,获筠以归。梁方图霸业,以 筠言貌辩秀,命为四镇客将,久之,转长直军使。梁唐革命,迁右龙武统军,历客 省使、宣徽使,出为复、商二州刺史,复为宣徽使。梁室割相、卫为昭德军,命筠 为两使留后。唐庄宗入魏,筠委城南归,授右卫上将军。会雍州康怀英以病告,诏 筠往代之,比至,怀英已卒,因除筠为永平军节度使、大安尹。怀英在长安日,家 财甚厚,筠尽夺之,复于大内掘地,继获金玉。时有泾阳镇将侯莫威,前与温韬同 剽唐氏诸陵,大贮瑰异之物,筠乃杀威而籍其家,遂蓄积巨万。然性好施,每出遇 贫民于路,则给与口食衣物,境内除省赋外,未尝聚敛,遂致百姓不挠,十年小康, 秦民怀惠,呼为“佛子”。同光中,从郭崇韬为剑南安抚使,蜀平归洛,权领河南 尹,俄镇兴元,所治之地,上下安之。筠时有疾,军州官吏久不得见,副使符彦琳 等面请问疾,筠又不诺,彦琳等疑其已死,虑左右有谋,遂请权交牌印,筠命左右 收彦琳下狱,以叛闻。诏取彦琳等至洛,释而不问,因授筠西京留守,诱离兴元。 及至长安,守兵闭门不纳,筠东朝于洛,诏遣归第。筠前为京兆尹,奉诏杀伪蜀主 王衍,衍之妓乐宝货,悉私藏于家。及罢归之后,第宅宏敞,花竹深邃,声乐饮膳, 恣其所欲,十年之内,人谓“地仙”。天福二年,上表乞归长安,俄而洛下张从宾 之乱,筠独免其难,人咸谓筠有五福之具美焉。是岁,卒于家。赠太子太师。弟篯。
篯,字慕彭,少嗜酒无节,为乡里所鄙。唐天复中,兄筠为大梁四镇客将,篯 自海州省兄,兄荐于兗州连帅王瓚,用为裨校。篯性桀黠,善事人,累迁军职。后 唐庄宗都洛,筠镇长安,自衙内指挥使授检校司空、右千牛卫将军同正,领饶州刺 史、西京管内三白渠营田制置使。同光末,筠随魏王继岌伐蜀,奏篯权知西京留守 事。蜀平,王衍挈族入朝,至秦川驿,庄宗遣中使向延嗣乘驿骑尽戮王衍之族,所 有奇货,尽归于延嗣。俄闻庄宗遇内难,继岌军次兴平,篯乃断咸阳浮桥,继岌浮 渡至渭南死之,一行金宝妓乐,篯悉获之。俄而明宗使人诛延嗣,延嗣暗遁,《九 国志》:明宗即位,忿阉竖辈怙势擅权,先敕使四方及此遁不出者,皆擒戮之,死 者殆尽。衍之行装复为篯有,因为富家,积白金万镒,藏于窟室。明宗即位,篯进 王衍犀、玉带各二,马一百五十匹,魏王打球马七十匹,旋除沂州刺史,入为西卫 将军。高祖即位之明年,加检校太保,出典密州,未几,复居环卫。时湖南马希范 与篯有旧,奏朝廷请命篯为使,允之。篯密赍蜀之奇货往售,又获十余万缗以归。 篯出入以庖者十余人从行,食皆水陆之珍鲜,厚自奉养,无与为比。少帝嗣位,诏 遣往西蕃,及回,以其马劣,为有司所纠,复当路有不足者,遂有诏征其旧价。篯 上言请货故京田业,许之,因愤惋成疾而卒。
篯始在雍州,因春景舒和,出游近郊,憩于大冢之上,忽有黄雀衔一铜钱置于 前而去。未几,复于衙院昼卧,见二燕相斗毕,各衔一钱落于篯首。前后所获三钱, 尝秘于巾箱,识者以为大富之征。其后家虽厚积,性实鄙吝,未尝与士大夫游处。 及令市马,利在私门,不省咎以输其直,郁郁致死,愚之甚耶!
华温琪,字德润,宋州下邑人也。祖楚,以农为业。父敬忠,后以温琪贵,官 至检校尚书。温琪长七尺余,唐广明中,从黄巢为纪纲,巢陷长安,伪署温琪为供 奉都知。巢败,奔至滑台,以形貌魁岸,惧不自容,乃投白马河下流,俄而浮至浅 处,会行人救免;又登桑自经,枝折坠地,不死。夜至胙县界,有田父见温琪非常 人,遂匿于家。经岁余,会梁将硃友裕为濮州刺史,召募勇士,温琪往依之,友裕 署为小校,渐升为马军都将。从友裕击秦宗权于曹南,有功,奏加检校太子宾客, 梁祖擢为开道指挥使,加检校工部尚书,出屯鄜畤。会延州胡璋叛命,来寇郡境, 温琪击退之。寻奉诏营长安,以功迁绛州刺史。岁余,刺棣州。温琪以州城每年为 河水所坏,居人不堪其苦,表请移于便地,朝廷许之。板筑既毕,赐立纪功碑,仍 加检校尚书左仆射,继迁齐州、晋州节度使。温琪在平阳日,唐庄宗尝引兵攻之, 逾月不下,梁人赏之,升晋州为定昌军,以温琪为节度使,加检校太保。既而温琪 临民失政,尝掠人之妻,为其夫所诉,罢,入为金吾大将军。时梁末帝方姑息诸侯, 重难其命,故责词云:“若便行峻典,谓予不念功勋;若全废旧章,谓我不安黎庶。 为人君者,不亦难乎!”温琪大有愧色。俄转右监门卫上将军、右龙武统军。会河 中硃友谦叛,权授温琪汝州防御使、河中行营排阵使,寻为耀州观察留后。庄宗入 洛,温琪来觐,诏改耀州为顺义军,复以温琪镇之,加推忠向义功臣。同光末,西 蜀既平,命温琪为秦州节度使。明宗即位,因入朝,顾留阙,明宗嘉而许之,除左 骁卫上将军,逐月别赐钱粟,以丰其家。逾岁,明宗谓枢密使安重诲曰:“温琪旧 人,宜选一重镇处之。”重诲奏以天下无阙。他日又言之,重诲素强愎,对曰: “臣累奏未有阙处,可替者,唯枢密院使而已。”明宗曰:“可。”重诲不能答。 温琪闻其事,惧为权臣所怒,几致成疾,由是数月不出。俄拜华州节度使,依前光 禄大夫、检校太傅,进封平原郡开国公,累加食邑至三千户。温琪至任,以己俸补 葺祠庙廨舍千余间,复于邮亭创待客之具,华而且固,往来称之。清泰中,上表乞 骸骨归宋城,制以太子少保致仕。天福元年十二月,终于家,年七十五。诏赠太子 太保。
安崇阮,字晋臣,潞州上党人也。少倜傥,有词辩,善骑射。父文祐,为牙门 将。唐光启中,潞州军校刘广逐节度使高浔,据其城,僖宗诏文祐平之,既杀刘广, 召赴行在,授邛州刺史。其后孟方立据邢、洺,率兵攻上党,朝廷以文祐本潞人也, 授昭义节度使,令讨方立,自蜀至泽州与方立战,败殁于阵。昭宗朝,宰臣崔魏公 以文祐殁于王事,荐崇阮于朝,自是累任诸卫将军。梁氏革命,以崇阮明辩,遣使 吴越,回以所获橐装,悉充贡奉,梁祖嘉之,故每岁乘轺于江、浙间,及回贡献皆 如初。梁末帝嗣位,授客省使,知齐州事。时梁军与庄宗对垒于河上,冀王友谦以 河中叛,末帝使段凝领军经略蒲、晋,诏崇阮监军,又知华、雍军府事。期年,授 青州兵马留后,入为诸卫上将军。唐天成中,授黔南节度使、检校太保,寻移镇夔 州。以蜀寇侵逼,弃城归阙,改晋州节度使,复为诸卫上将军。高祖登极之二年, 诏葬梁末帝,以崇阮梁之旧臣,令主葬事。崇阮尽哀致礼,以襄其事,时人义之。 五年,以老病请告,授右卫上将军致仕。开运元年九月,卒于西京。赠太傅。
杨彦询,字成章,河中宝鼎人。父规,累赠少师。彦询年十三,事青帅王师范, 有书万卷,以彦询聪悟,使掌之。及长,益加亲信,常委监护郡兵。及梁将杨师厚 降下青州,彦询随师范归命。洎师范见杀,杨师厚领鄴,召置麾下,俾掌宾客。唐 庄宗入魏,复事焉。同光元年冬,从平大梁,升为引进副使,将命西川及淮南称旨, 累迁内职。明宗时,为客省使、检校司徒,使两浙回,授德州刺史。末帝即位,改 羽林将军。时高祖镇太原,朝廷疑贰,以彦询沉厚,择充北京副留守。清泰末,以 宋审虔为北京留守,高祖深怀不足,以情告彦询。彦询恐高祖失臣节,乃曰:“不 知太原兵甲刍粟几何,可敌大国否?请明公反覆虑之。”盖欲回其意也。高祖曰: “我不忿小人相代,方寸决矣。”彦询知其不可谏,遂止。左右欲害之,高祖曰: “唯副使一人我自保,明尔勿复言也。”及即位,授齐州防御使、检校太保,旋改 宣徽使。从高祖入洛,加左骁卫上将军兼职。天福二年秋,出为邓州节度使,岁余, 入为宣徽使。四年,使于契丹。六年春,授邢州节度使、检校太傅。时镇州安重荣 有不臣之状,彦询忧其窥伺,会车驾幸鄴,表求入觐。高祖虑契丹怒安重荣之杀行 人也,移兵犯境,复命彦询使焉,仍恐重荣要之,由沧州路以入。契丹主果怒重荣, 彦询具言非高祖本意,盖如人家恶子,无如之何。寻闻重荣犯阙,乃放还。七年春, 授华州节度使、检校太尉。在任二年,属部内蝗旱,道殣相望,彦询以官粟假贷, 州民赖之存济者甚众。开运初,以风痹授右金吾卫上将军,俄卒于官,年七十四。 赠太子太师。
李承约,字德俭,蓟州人也。曾祖琼,蓟州别驾,赠工部尚书。祖安仁,檀州 刺史,赠太子太保。父君操,平州刺史,赠太子少师。承约性刚健笃实,少习武事, 弱冠为幽州牙门校,迁山后八军巡检使。属刘守光囚杀父兄,名儒宿将经事父兄者, 多无辜被戮,自以握兵在外,心不自安。时属唐武皇召募英豪,方开霸业,乃以所 部二千归于并州,即补匡霸都指挥使、检校右仆射兼领贝州刺史。从破夹寨,及与 梁人战于临清有功,再迁洺、汾二州。庄宗即位,授检校司空、磁州刺史,为治平 直,移授颍州团练使。天成中,以邠州节度使毛璋将图不轨,乃命为泾州节度副使, 且承密旨往侦之。既至,以善言谕之,璋乃受代。明宗赏其能,加检校太保,拜黔 南节度使。数年之间,巴、邛蛮蜑不敢犯境,外劝农桑,内兴学校,凶邪尽去,民 皆感之,故父老数辈重趼诣阙,言其政化。又听留周岁,征为左卫上将军,自左龙 武统军加特进、检校太傅,充昭义军节度使,赐推忠奉节翊戴功臣。岁余归朝,复 为左龙武统军。高祖御宇之二年,授左骁卫上将军,进封开国公,累上表请老,寻 以病卒,时年七十五。赠太子太师。
陆思铎,澶州临黄人。父再端,赠光禄卿。思铎有武干,梁太祖领四镇,隶于 麾下。及即位,授广武都指挥使,历突阵、拱辰军使,积前后战勋,累官至检校司 徒、拱辰左厢都指挥使,遥领恩州刺史。初,梁军与庄宗对垒于河上,思铎以善射, 日预其战。尝于箭笴之上自镂其姓名,一日射中庄宗之马鞍,庄宗拔箭视之,睹思 铎姓名,因而记之。及庄宗平梁,思铎以例来降,庄宗出箭以视之,思铎伏地待罪, 庄宗慰而释之。寻授龙武右厢都指挥使,加检校太保。天成中,为深州刺史,改雄 捷右厢马军都指挥使。会南伐荆门,思铎亦预其行。时高季兴以舟兵拒王师,思铎 每发矢中敌,则洞胸达掖,由是贼锋稍挫,不敢轻进,诸军咸壮之。高祖革命,拜 陈州刺史,秩满,历左神武、羽林二统军,出为蔡州刺史,遇代归朝。天福八年, 以疾卒,时年五十四。思铎典陈郡日,甚有惠政,常戒诸子曰:“我死则藏骨于宛 丘,使我栖魂于所治之地。”及卒,乃葬于陈,从其志也。
安元信,朔州马邑人也。少善骑射。后唐庄宗为晋王时,元信诣军门求自效。 寻隶明宗麾下,累从明宗征讨有功,明宗即位,擢为捧圣军使,加检校兵部尚书。 清泰三年,迁雄义都指挥使,受诏屯于代州,太守张朗遇之甚厚,元信亦以兄事之。 是岁五月,高祖建义于太原,俄闻契丹有约赴难,元信入说朗曰:“张敬达虽围太 原,而兵尚未合,代郡当雁门之冲,敌至其何以御?仆观石令公素长者,举必成事, 若使人道意归款,俟其两端,亦求全之上策也。”朗不纳,元信悔以诚言之,反相 猜忌。寻闻安重荣、安审信相次以骑兵赴太原,元信遂率部曲以归高祖。《通鉴》: 元信谋杀朗,不克,帅其众奔审信,审信遂帅麾下数百骑,与元信掠百井奔晋阳。 高祖见之喜,谓元信曰:“尔睹何利害,背强归弱?”元信曰:“某非知星识气, 唯以人事断之。夫帝王者,出语行令,示人以信。尝闻主上许令公河东一生,今遽 改之,是自欺也。且令公国之密亲,亲尚不能保,肯保天下之心乎!以斯而言,见 其亡也,何得为强也。”高祖知其诚,因开怀纳之,委以戎事。高祖即位之元年, 授耀州团练使,加检校太保。四年,入为右神武统军,其年八月,复出牧洺州。少 帝嗣位,寻迁宿州,九年,罢任来朝。开运初,授复州防御使。三年,卒于任,年 六十三。赠太傅。
张朗,徐州萧县人。父楚,赠工部尚书。朗年十八,善射,膂力过人,乡里敬 惮之,梁祖闻其名,就补萧县镇使,充吾县都游奕使,时朗年才二十三。岁余,补 宣武军内衙都将,历洛州步军、曹州开武、汴州十内衙、郓州都指挥使。梁末,从 招讨使段凝袭卫州,下之,遂授卫州刺史。事梁仅三年,凡有征讨,无不预之。同 光三年,从魏王继岌伐蜀,为先锋桥道使。明宗朝,历兴、忠、登三州刺史。清泰 初,以契丹犯边,补西北面行营步军都指挥使,从高祖屯军于代北,俄兼代州刺史, 又改行营诸军马步都虞候。高祖建义于太原,遣使以书谕之,朗曰:“为人臣而有 二心可乎!”乃斩其使。《通鉴》:帝以晋安已降,遣使谕诸州,代州刺史张朗斩 其使。盖晋祖初起,安元信劝朗归顺,不从,至是复斩其使也。洎高祖入洛,领全 师朝觐,授贝州防御使,在任数岁。天福五年,除左羽林统军,六年,授光禄大夫、 检校太傅、庆州刺史。在官二年卒,年七十四。
李德珫,应州金城人。祖晟,父宗元,皆为边将。德珫少善骑射,事后唐武皇 为偏校。及从庄宗战潞州、柏乡、德胜渡,继有军功,累加检校尚书左仆射,遥食 郡俸。天成中,检校司空,领蔚州刺史。长兴元年,授雄武军节度、秦成阶观察处 置等使,加检校司徒。二年六月,移镇定州,充北面副招讨使。高祖即位,改镇泾 原,及受代归阙,会高祖幸鄴,授东京留守,加同平章事。少帝嗣位,移广晋尹, 加检校太师。开运中,再领泾州,以病卒于镇。德珫幼与明宗俱事武皇,故后之诸 将多兄事之,时谓之“李七哥”。所治之地,虽无殊政,然以宽恕及物,家无滥积, 亦武将之廉者。
田武,字德伟,大名元城人。父简,累赠右仆射。武少有拳勇,初事庄宗为小 校,历迁胜节指挥使。明宗登极,转帐前都指挥使,领澶州刺史。天成二年,改左 羽林都指挥使,遥领宜州,充襄州都巡检使。三年,自汴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授曹州 刺史。长兴初,迁齐州防御史,又移洺州。清泰中,历成、陇二州,充西面行军副 部署。天福初,授金州防御使,及金州建节钺,武丁母忧,乃起复为节度使。开运 元年,移镇沧州,兼北面行营右厢都指挥使。二年,授宁江军节度使,充侍卫步军 都指挥使。岁内改昭义军节度、泽潞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、潞州大都督府长史、 检校太傅,封雁门郡开国公。未赴任,以疾卒。武出身戎行,性鲠正,御军治民, 咸尽其善。及卒,朝廷惜之,诏赠太尉,辍视朝一日。
子仁朗、仁遇并历内职。《宋史》:仁朗以父任西头供奉官。
李承福,字德华,汉阳人。少寒贱,事元行钦掌皁栈之役,后为高祖家臣。高 祖登极,历皇城武德宣徽使、左千牛将军,出为澶州刺史,迁齐州防御使、检校太 保。承福性鄙狭,无器局,好察人微事,多所诋讦,虽小过不能恕,工商之业,舆 隶之情,官吏之幸,皆善知之,然自任所见,无所准的,故人多薄之。少帝嗣位, 授同州节度使,寻卒于镇。少帝以高祖佐命之臣,闻之嗟叹,赙物加等,辍视朝一 日,诏赠太傅。
相里金,字奉金,并州人也。性勇悍果敢,能折节下士。唐景福初,武皇始置 五院兵,金首预其选。从庄宗攻下夹寨,得补为小校,后与梁师战于柏乡及胡柳陂, 以功授黄甲指挥使。同光中,统帐前军拔中都,赐忠勇拱卫功臣、检校刑部尚书。 二年,自羽林都虞候出为忻州刺史,凡部曲私属,皆不令干预民事,但优其赡给, 使分掌家事而已,故郡民安之,大有声绩。应顺元年,为陇州防御使,会唐末帝起 兵于凤翔,传檄于邻道,诸侯无应者,唯金遣判官薛文遇往来计事,末帝深德之。 及即位,擢为陕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。清泰三年夏,高祖建义于太原,唐末帝发兵 来攻,以金为太原四面步军都指挥使。高祖即位,移镇晋州,及受代归阙,累为诸 卫上将军,加开府仪同三司,官至检校太尉。爵列开国公,勋登上柱国,以久居散 地,优之故也。天福五年夏,卒于任。赠太师。
史臣曰:在礼之起甘陵也,当鼎革之期,会富贵来逼,既因人成事,亦何足自 多。及其仗钺拥旄,积财败德,货之为累,可不诫乎!全节之佐晋氏也,平安陆之 妖,预宗城之战,功既茂矣,贵亦宜然。张筠历事累朝,享兹介福,盖近代之幸人 也。自温琪而下,皆服冕乘轩,苴茅焘土,垂名汗简,咏亦宜焉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sc.yzqx.net/wenzhang/18173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
- 「容斋随笔」
- 「文心雕龙」
- 「农桑辑要」
- 「搜神记」